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正/負極材料、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。1912年鋰金屬電池最早由Gilbert N. Lewis提出并研究。20世紀70年代時,M. S. Whittingham提出并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。由于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,使得鋰金屬的加工、保存、使用,對環境要求非常高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鋰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。
鋰亞硫酰氯電池簡稱鋰亞電池,其負極是金屬鋰(Li),正極活性物質為其電解液溶劑,即亞硫酰氯(SOCl2)。由于其特殊的化學特性,鈍化效應,其年自放電電流小于1%,儲存壽命達10年以上,所以廣泛應用于水表,電表和燃氣表中做電源。
鋰亞電池工作原理
Li/SOCl2電池以鋰為負極,碳作為正極,無水四氯鋁酸鋰(LiAlCl4)的SOCl2溶液為電解液,SOCl2又是正極活性物質。采用聚丙烯氈或玻璃纖維紙作為隔膜,其開路電壓為3.65V,雖然Li/SOCl2電池的正極活性物質SOCl2緊緊包圍著負極,但是實際上很少會發生短路現象,這是因為負極表面形成了一層極薄的致密的LiCl保護膜(一次膜),這層膜具有電子絕緣性,對離子可以穿透,從而防止了外部的SOCl2與鋰的進一步反應,使鋰在SOCl2電解液中變得十分穩定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