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正/負極材料、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。1912年鋰金屬電池最早由Gilbert N. Lewis提出并研究。20世紀70年代時,M. S. Whittingham提出并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。由于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,使得鋰金屬的加工、保存、使用,對環境要求非常高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鋰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。那么,導致鋰電池內阻過大的所有原因分析?
?

一、導致鋰電池的內阻過大的原因
1、配料分散不平均
2、正極耳與殼體焊接不牢固
3、負極極耳與極柱焊接不牢
4、正極耳焊接不牢,出現虛焊接
5、負極耳焊接或鉚接不牢,出現虛焊,脫焊
6、涂布拉漿面密度設計過大(離子遷移距離大)
7、卷繞不緊,卷芯松弛(使正負極片間的距離增大)
8、配料時粘結劑溶劑不完全(不能完全溶于NMP、水)
9、正極配料粘結劑過多(粘結劑一般都是高分子材料,絕緣性能較強)
10、負極配料粘結劑過多(粘結劑一般都是高分子材料,絕緣性能較強)
11、鋰離子電池壓實密度太大,輥壓過實。(輥壓過死,活性物質結構有的遭到破壞)
12、正極配料導電劑過少(材料與材料之間導電性不好,因為鋰鈷本身的導電性非常差)
二、材料方面
1、正極材料電阻大(導電性差,如如磷酸鐵鋰)
2、正極PVDF材料影響。(量多或者分子量大)
3、正極導電劑材料影響。(導電性差,電阻高)
4、銅箔,鋁箔材料導電性差或表面有氧化物
5、隔膜材料影響(隔膜厚度、孔隙率小、孔徑小)
6、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材料影響(電導率小、粘度大
7、正負極極耳材料影響(厚度薄導電性差,厚度不均,材料純度差)
三、其他方面
1、人為操作
2、鋰離子電池使用環境
3、鋰離子電池內阻探測儀器偏差